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济宁太白湖新区蓝绿空间规划研究——陈升

2024-03-04   | 来源:城市建筑空间公众号

作者:陈升

       济宁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许庄街道办事处高级经济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

引言

       《中共济宁市委关于加快北湖生态新城建设的决议》指出,济宁太白湖新区南接微山湖,北靠老城区,拥有“双河抱湖”的独特自然优势,是建设生态特色城市的最佳选择。河湖湿地是太白湖新区独特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在空间规划编制中应发挥此优势,加强对蓝绿空间的研究,编制高水平的空间规划,为建设高品质的一流生态新区提供规划支撑。

1 济宁太白湖新区蓝绿空间生态特色及建设挑战

>生态特色

>>河湖交相辉映塑造“北方水城”风貌

       蓝绿空间是指由河湖水系构成的蓝色空间和绿地系统构成的绿色空间。太白湖新区由京杭大运河、 洸府河双河环抱,古运河穿境而过。太白湖景区总面积约22㎞²,其中水体面积约8.9㎞²,湿地面积约3800亩。同时,新区在城市建设中采取“引湖入城、筑城入湖”发展策略,在北湖大堤北侧开挖人工湖,将北湖的水引入城市中心,形成北湖湾。围绕北湖湾布局商业、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设施,集中打造“北方水城”城市名片和亮丽的风景线。


△济宁太白湖新区蓝绿空间规划

(图片来源:《济宁三河六岸地区总体战略规划》)

>>厚植城市生态底色,打造生态宜居示范新区    

       济宁太白湖新区公共绿地面积已达1100余万㎡,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新区先后入选“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城市品质提升试点片区”,被评为“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三星级科普教育基地”“济宁市湿地科普教育基地”“济宁市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济宁太白湖新区公共空间规划

(图片来源:《济宁三河六岸地区总体战略规划》)

>建设挑战

       近年来,太白湖新区在建设一流生态新城的目标下,统筹“河、湖、湿地、绿地”等生态本底,实施太白湖湖底清淤、古运河综合整治、大运河景观提升等工程,初步展现生态新城的魅力。目前,太白湖新区的蓝绿生态空间建设还面临生态体系不健全、生态特色塑造不足、生态韧性尚需提高等挑战。

>>水城关系不紧密

       水是太白湖新区的核心元素,是新区特色,由于在实施规划建设中以防为主的理念占据主导地位,已有规划未充分考虑河流的整体性及其与周边地区的衔接,城市功能不匹配滨水的价值,滨水空间活力缺乏,水城互动薄弱。在滨水空间设计上,滨水空间可达性及亲水性差。特别是“滨水一层皮”的商业开发模式,与滨河空间的公共性、连续性和水城相融的基本原则背离。

>>水系文化挖掘不足

       济宁市是“运河之都”,水代表城市的气质和灵魂,是城市重要的文化基因。由于近代城市建设和以煤炭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模式,原有运河遗迹多不复存在,现存太白楼、竹竿巷等运河历史遗迹淹没于现代建筑中,太白湖新区古运河段尚为一片空白,运河文化的展示呈碎片化、零散化,同时“运河之都”的定位缺乏特色项目支撑。

>>蓝绿空间未有效融合

       目前,太白湖新区基本形成“以路为轴、以水为带、以园为珠、以廊为屏”的大生态格局,但仍存在蓝色水体空间与绿化空间交织不密、整体性较差等问题,特别是滨水开敞空间尺度过小、蓝绿界面生硬、近水不亲水、功能单一等,故需进一步优化蓝绿空间格局。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太白湖新区蓝绿空间构建

 >统一蓝绿空间建设目标共识,同绘生态建设蓝图

       建设一流生态新区,全区上下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面树立生态立区的思想,发挥新区河、湖、湿地的独特自然生态优势,选准新区生态特色塑造的主攻方向。在空间规划上坚持生态立区理念,深入研究北湖生态新城的文化内涵、城市品质和独特魅力。在规划中运用数字化技术、遥感技术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在新区建设中应“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目标不变、镜头不换、力度不减,保障实现生态新城的建设目标。

>构建全域全要素管控的蓝绿空间规划体系

       围绕京杭大运河、古运河、 洸府河、新运河四河生态绿化带和太白湖等区域,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识别河、湖、湿地、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有效衔接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安排各类空间要素,建立全流域、全要素的蓝绿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河湖湿地大生态格局。

>>确定蓝绿开敞空间布局和土地用途管控要求,做好全流域规划    

       明确结构性绿地、市级公园等重要绿地以及重要水体的控制范围,划定绿线、蓝线、灰线,并提出控制刚性要求。

>>统筹生态、生活、生产、文化等要素,做好全要素规划    

       以河湖水系为骨架,岸线绿地及公园为基础、滨水空间为核心,统筹自然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改善、多元业态融合,水岸城一体化打造,彰显文化底蕴,营造生活场景,构建宜居宜业的生态空间。

>城市功能与滨水风景耦合,擦亮“运河文化”名片

       “一湖四河”区域既是太白湖新区最美的生态空间,又是主城区核心功能的重要载体。新区在河湖综合整治中要合理利用珍贵的岸线资源,统筹运河两岸开敞空间、城市功能、交通组织和滨水景观,建设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带。

>>规范建设滨湖滨河绿色生态廊道

开展滨水价值性分析,对滨水空间的文化性、游览性、开放性、公共性、亲水性、商业性等分布要素进行综合性评价,并以此作为滨水空间规划的主要依据。

>>保护和传承运河文化遗产,擦亮“运河文化”名片

运河既是济宁的“母亲河”,又是济宁的“生命线”,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空间载体。“千年时空水岸,十里运河画卷”正是古运河生动的写照,保护和传承运河两岸的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利用园、桥、堤、塔、阁、街等传统历史文化元素打造文化古运河,最大限度地留住历史印记,让人们真切感受到运河文化的无穷魅力。

>>策划运河旗舰项目,增添运河活力

滨水空间是人们休闲健身、游赏美景、感受文化、约会聚会的重要空间,也是城市最具活力的空间。结合历史文化,策划旗舰类项目,如重现济宁历史上的江南风味的私家园林,打造宜观宜游的精致小游园;挖掘具有历史遗存的街区,沿古运河打造特色街区,如生态水街、创意街区、运河古街、时尚酒吧街、时尚商业街、文化旅游街区等,让人们观古知今,享受盛世繁华带来的美好生活。


△济宁太白湖新区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图片来源:《济宁三河六岸地区总体战略规划》)

>河湖、湿地、绿地与城市共荣,营造大美生态新区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整合太白湖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统筹河湖、湿地、绿地与城市共荣,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完善城市公园空间布局

       以“ 300m见绿、 500m见园”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城市公园空间布局,以北湖湾、新运河、古运河沿岸公共绿地为核心, 洸府河、京杭运河及沿铁路绿带为环绕,道路绿地为骨架,街头绿地为斑块,结合南侧太白湖生态绿地及东侧九曲湖生态湿地,共同构筑太白湖绿色基底,推动各级各类公园提档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休闲游憩的多元需求。


△济宁太白湖新区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图片来源:《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年)》)

>>引导滨水绿地向城市空间渗透

       引导滨水绿地向城市空间渗透,保障滨水公共空间用地需求。严格控制滨水地块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建筑色彩、建筑风貌,让建筑与河湖景观融为一体。

>>构建城市风廊,改善城市环境

       打通新运河、古运河通风廊道,将太白湖清新空气引入城市中心,缓解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环境。

>>建设绿道慢行系统

       统筹水、岸、堤、路等蓝绿空间,构筑滨水绿道慢行系统,提升滨水空间可达性,使水与城市生活更加融合,让居民看得见水、够得着水。

3 济宁太白湖新区蓝绿空间提升行动与保障机制 

>规划先行,整合相关规划,统一编制《太白湖新区蓝绿空间系统专项规划》

       重新梳理《济宁三河六岸地区总体战略规划》《济宁都市区绿道规划》《济宁市环城生态绿带总体概念规划》《太白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太白湖景区总体规划》等河湖水系相关规划,认真调研太白湖新区蓝绿空间基本情况,提出新区蓝绿空间系统规划目标,构建蓝绿空间总体结构,明确蓝绿空间边界,提出蓝绿空间管控规则,落实保障机制和行动举措,为新区蓝绿空间建设提供科学的规划依据。

>落实责任,加强监管,严守“三条红线”

       太白湖新区推进生态新区建设必须树牢底线思维、红线意识,严守“三条红线”,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合理划定岸线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严格管控岸线资源和开发强度,严格审批监管,严禁非法占用和束窄河湖水域岸线,严禁住宅项目“贴线”建设,严禁企业非法排污,并将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纳入“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部门协作,确保项目落地实施

       建立指挥部项目运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明确自然资源、审批、执法、水利等各部门责任。探索多元化投资机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生态项目建设,确保项目落地实施。

>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生态红利

       人人都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参与者、享有者。“新区是我家,环境靠大家”,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让生态文明思想落地开花结果,让蓝绿色扮靓大美太白湖。

4 结语

       通过对太白湖新区蓝绿空间的系统研究,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总结在国土空间规划大背景下太白湖新区蓝绿空间构建的内容、方法、途径,并提出保障项目落实的意见和建议。经综合研判分析得出,太白湖新区要建设一流的生态新区,必须树立生态立区的理念,注重挖掘和利用好生态资源优势,围绕河湖水系优势资源做足“水文章”,解决运河文化缺失、水城关系不协调、蓝绿空间融合度较低等问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以河湖湿地、城市森林、绿色景观为特色,通过“从产业到生活、从设施到景观、从空间到意境”的全方位生态再造,塑造“蓝绿交织、水城一体”的城市空间形态,展现独特的城市文化魅力和生态风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新区,让人们尽享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

参考文献

[1]曹靖 . 人水和谐的蓝绿空间融合路径探索——以合肥市南淝河为例 [J]. 城乡规划, 2021( 5):81-90.

[2]王世福,刘联璧 . 从廊道到全域——绿色城市设计引领下的城乡蓝绿空间网络构建 [J]. 风景园林, 2021,28( 8):45-50.

[3]曹靖.全域一张蓝图导向的城乡蓝绿空间营建策略——以安徽省界首市为例 [J]. 规划师, 2021, 37(9):26-32.

[4]陈竞姝 . 韧性城市理论下河流蓝绿空间融合策略研究[J]. 规划师, 2020, 36(14):5-10.

[5]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J]. 小城镇建设, 2019, 37( 6):115-117.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